男女主角分别是卫宁刘彻的现代都市小说《畅销书籍穿越大汉,马踏全球》,由网络作家“卫宁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主角是卫宁刘彻的小说推荐《穿越大汉,马踏全球》,是近期深得读者青睐的一篇小说推荐,作者“卫宁”所著,主要讲述的是:建元二年,汉武帝刘彻初登大宝,于霸上祭祖后折返皇宫,暂居平阳公主府。是夜,平阳公主献歌女卫子夫于刘彻,恰逢卫子夫月事,其孪生三姐卫平君替代卫子夫侍奉汉武帝。月后,卫家三娘子卫平君人间蒸发,成为卫家一桩不为外人知的千古迷案。。……十四年后,卫宁穿越大汉,成为一名村民,应召入伍。他从一名瘦弱的新卒,一路杀到狼居山,立下不世之奇功。在回到长安,论功行赏的时候,汉武帝看到了卫宁脖子......
《畅销书籍穿越大汉,马踏全球》精彩片段
翌日一早,天空下起了蒙蒙小雨。
营帐外急促的号角声响起,卫宁猛地惊醒。
这几日新兵训练,一些基础的号角声他都能听得懂,大军要行军了。
卫宁将行囊和武器背在身上,小跑到营帐外站好队列。
老李下了行军令,卫宁便跟着大军从长安城郊朝外走去。
弓弩营的几名老兵见卫宁身材瘦弱,都要替卫宁分担行囊和武器的重量,不过卫宁却拒绝了。
老李暗暗点头,叮嘱卫宁若是受不住就说,不要害羞,一路到北疆还有很多路程要走。
一路冒着小雨急行军,令弓弩营的老兵颇为惊讶的是,他们发现卫宁虽然身躯瘦弱,但负重行军,居然丝毫没有喊苦叫累。
其他新兵就不行了,虽然其余新兵身材比较壮硕,但才走了几里路就叫苦不迭,埋怨声不断,和卫宁形成鲜明对比。
今日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行军,一日走了三十里,到黄昏时大军安营扎寨。
老李复杂的和几名老兵对视一眼,然后才好奇的找到卫宁:“娃子,还能坚持?”
卫宁点头:“李叔,我可以的!”
老李几名新兵眼中更加惊讶,渐渐的也开始对这名新兵肃然起敬。
这娃子,意志力强大的令人吃惊。
当然,他们只是看到卫宁身躯瘦弱,却不知道卫宁的体制已经经过改造,三十里路的急行军对老兵老说都是一件困难的事,但卫宁却并没有多大的感觉。
“好!集合训练!”
老李大叫一声,其余三名老兵和卫宁有序的进入训练场。
行军路上也不能断了训练,新兵边走边练,等抵达战场的时候,大差不差的就练的差不多了。
“瞄靶,射!”老李下令。
嗖!
一阵阵箭矢破空声响起,而后训练场上陷入绝对安静。
老李吃惊的看着卫宁,又不确定看着他射出去的靶子。
不是吧?这运气都有?
居然命中靶心了?
其余三名老兵和老李一样的心情,昨天这小子还脱靶,今天就命中靶心?邪门了呀!
“娃子,你在射一箭。”老李来到卫宁身旁。
卫宁嗯了一声,搭弓,半月,射!
嗖!
箭矢破空而出,再次精准命中靶心,周围一片倒吸凉气声。
“再射!”
“好!”
卫宁继续搭弓射箭,一次、两次、三次……
当一次次箭矢全部不偏不倚命中靶心的时候,所有人都沉默了。
如果说一次两次还能归结于运气,次次命中靶心,那就是真本事了啊!
老李激动的脸色通红,道:“你等会。”
他撅着屁股朝远处跑去,拉着田什长道:“老田,你跟我来。”
田什长依旧黑着脸,不耐烦的道:“老李,你他娘又搞什么幺蛾子。”
老李忙道:“老田,你来看看我招了一个什么妖孽进来。”
“咋?”
田什长狐疑的看着老李,跟着他来到卫宁身前。
老李喝道:“新兵卫宁!”
“有!”
“继续射!”
“好!”
卫宁再次搭弓射箭,一次,两次,三次……
二石弓强大的贯穿力,直接将草靶的靶心都贯穿了。
五十步,强大的贯穿力,精准的箭术,宛如一名钻研射箭的强者,次次精准命中目标。
田什长最初还有些不耐烦,到后面嘴巴都张成了鸡蛋大,目光别提多么复杂。
“这……天才啊!”
他忍不住感慨,就算现在把李广拉来,咱这名新卒恐怕都不落下风!
这宝贝,幸好当初他留下了!
“我老田居然也有这种运气,招揽了一名天才在麾下!”
以后若是立功了,他田什长脸上可都是光啊!
好一些老兵呆呆的看着这一幕,羞愧的脸都能埋到土里。
这他娘的才入伍短短几天,几天时间,箭术已经超过他们身经百战的老卒,他们怎能不羞愧,怎能不羡慕?
这简直就是老天爷亲自把饭喂到嘴巴里!
老李笑呵呵的问田什长,道:“咋样?”
田什长拍了拍大腿,道:“做的好老李!好好培养,好好养着,这可是宝贝!”
“今天你莫吃饭了,把饭都给娃子吃。”
老李:???
田什长哈哈大笑:“逗你玩的,俺亲自去嘱咐辎重那边,给娃子餐餐加肉!敢不同意,俺去掀了辎重营!”
“哈哈,好好!”
田什长心情大好,背着手离开,高傲的抬着头,像个大公鸡一样。
老李憨笑看着卫宁,拍了拍卫宁肩膀:“真给李叔长脸!”
其余三名老兵也纷纷来到卫宁身边,有人捏着卫宁的脸,有人拍着卫宁的肩膀,有人挑了挑他的下巴,脸上都洋溢着笑容。
十四岁的孩子,已经是块苗子了,当初他们这个年纪,可都没卫宁这两下子。
当然,就算现在也没有啊。
……
前方队伍,卫青中军营帐内。
卫青边吃着晚饭,边看着地图,这次行军对卫青的压力很大,他中路正军需要面对匈奴的五万盘踞在河套的主力军。
五万名轻骑匈奴,对大汉来说就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,卫青肩膀上扛着的压力实在太大了。
“后方怎么又这么吵?”卫青蹙眉,对帐外问道。
亲兵忙不迭跑了进来,对卫青恭敬的道:“回大将军,又是那名新兵。”
“嗯?”
卫青眉头拧在了一起,才入伍多久,就制造两次哗乱,莫非又是个刺头兵?
卫青沉声问道:“这次又怎么了?”
亲兵道:“这名新兵才短短几天,箭术已经百发百中了。”
卫青端着饭碗的手微微停顿了一下,眼中震惊一闪即逝。
居然有这种天才?
他看了一眼一旁的刘彻,问道:“你能做到这样?”
刘彻自信的道:“可以,不过我是训练半年后才能如此。”
刘彻心中也万分惊讶,前两天他可亲眼看到那笨小子都不会拉弓的,哪有人拉弓拉满月的?
这才几天?就能做到百发百中?
他心中一万个不相信。
卫青沉默片刻,才轻轻哦了一声:“让弓弩营那边好好培养。”
卫青能做的也仅限于此,毕竟还没上战场,寸功未立,未来上了战场才是考验士兵的素质。
他见过太多天才在训练中出类拔萃,上了战场吓尿裤子的场景了。
“喏!”
刘彻眼珠转了转,对卫青道:“舅舅,我吃好了,出去方便一下。”
“去吧。”
卫宁又陪着卫青走了一会儿。
卫宁很是好奇,这期间这名将军几乎事无巨细的将自己家底问个干净清楚。
莫非是因为我替马大哥从军,不合规矩?
不然为什么他要盘问的这么仔细?
可这也说不通,这种事虽然明面上不合理,但在军营内屡见不鲜,譬如很多贵族子弟不想自己当兵,就会选一部分佃农替代自己来入伍。
卫宁之前将这些事告诉过李叔,他很信任李叔,李叔当时还嘲笑卫宁,告诉他这不是什么大事,没有人会追究的。
那就奇怪了,这名将军为什么要问这么仔细?
夜深已经深了,卫宁踟躇了一会儿,对卫青道:“将军,小人不能在外逗留许久,还需要去警戒巡夜,若是被长官知晓,我要吃军棍的。”
卫青嗯了一声,点头道:“你回去吧。”
卫宁想了想,叮嘱卫青道:“将军,夜深了,路上注意点,慢些走。”
“好。”
看着卫宁的背影,卫青渐渐红了眼眶。
他抬头望着月色,自言自语的喃喃道:“会是三姐的孩子吗?”
如果真是的……那三姐……
卫青眼眶越来越红,他找了自家三姐十四年了啊,一点动静都没有,如果这真是三姐的孩子,那就意味着三姐就已经死了。
想及此,卫青心中如针扎一般。
卫青幼年毕竟悲惨,他上面有一名哥哥卫长君,二姐卫君孺,三姐卫平君,四姐卫子夫。
母亲是一名低贱的下人,亲生父亲只是将她当成发泄的工具,生了这些孩子后,亲生父亲郑氏便抛弃了他们。
因为家里实在困苦,很小的时候卫青和卫平君便被送到父亲郑季那里。
郑家比较富有,卫青和卫平君便在郑家牧羊,成为了牧童。
郑家的儿子并没有将他们当成亲的兄弟姐妹,而是将他们当成奴隶驱使,动辄打骂。
那段艰苦的时光,是三姐一直在照顾他。
所以卫青对卫平君的感情不一般,这十四年时间,他最是想念自己的三姐,通过各种办法寻找,却始终没找到卫平君。
如今看到卫宁,他的心矛盾了起来,既希望卫宁是三姐的孩子,又害怕卫宁是三姐的孩子。
如果他真是三姐的儿子,那就证明三姐已经死了。
他找了十四年啊!
十四年的光阴,他都盼着念着卫平君,发誓要将三姐接过去享福,可苦等十四年,却得来这样的结局,他如何能接受!
他不知道十四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,他想不明白究竟什么事让三姐这么狠心抛弃他。
卫青神色低落的带着亲兵折返回中军。
刘彻在中军营帐等着卫青,见卫青红着眼眶回来,颇为不解的道:“舅舅,你去哪了?”
卫青摇摇头:“出去转转,想想这次出兵的战略。”
刘彻有些狐疑的看着卫青,心道怎么出去一趟还红了眼?
不过刘彻也没问这么多,他对卫青道:“舅舅,我们是从定襄直接出塞吗?”
卫青面色严肃起来,对刘彻道:“是,从定襄直接出塞,前方细作探出盘踞在定襄西南一代的匈奴人高达三万余,随时可能对定襄周边郡城发动袭击,必须要将这一批匈奴人全部消灭。”
卫青落座,端着茶水喝了一口,面色有些凝重,道:“不好对付。”
刘彻问道:“怎么了?”
卫青沉思片刻,才对刘彻道:“盘踞在那里的是匈奴籍若产侯的队伍,这是伊稚斜单于的祖父,侧翼还有单于的叔父罗姑比部队。”
这两只部队臭名昭著,凶残邪恶,在定襄南不知杀了多少出塞的大汉商人。
两只部队的战斗力都十分凶悍,是一块极其难啃的骨头。
刘彻自信的道:“舅舅你放心吧,越是难啃,我越是兴奋,这次定要将这两只部队全部剿杀,以震大汉之威名!”
刘彻有这个自信,虽然他才第一次出征匈奴,但骨子里就带着一股子强烈的自信和杀气。
卫青笑了笑,现在他对刘彻还没有多大信心,只是叮嘱道:“出塞后万事要小心行事。”
刘彻觉得卫青太保守了,不过这点分歧,刘彻也就没多争辩。
他对卫青道:“舅舅,今日新兵营又发生了一件事,那个小子的搏击术将老兵都击垮了。”
“这是个人才,放在弓弩营浪费了,不妨给调到骑兵营吧?”
“这一路还有一段距离,说不定能练出来,你看如何?”
刘彻对卫宁的印象很好,不过那小子不擅骑术,这是个硬伤,他只能硬着头皮对卫青推荐了。
卫青:“嗯。”
嗯?
刘彻惊愕的开口,道:“舅舅你同意了?”
“嗯。”
啊?
刘彻此时都有些不自信了,上一次舅舅还严厉的批评过自己,说那小子是个新卒,哪有新卒能进入骑兵营的?
骑马都不过关,拉到骑兵营来丢人现眼吗?
这才过去一天啊,怎么就改变态度了?
发生什么事啦?
不过无论如何,这自然是一件令人激动的消息,刘彻搓了搓手,兴奋的道:“舅舅!我会好好训练他的,到定襄若是他马术还不行,你就将他放回去便是!”
卫青嗯了一声,道:“好好训练他吧,成了,你回去睡吧。”
“好!”
刘彻重重点头:“好!”
……
下半夜,卫宁警戒完成,终于可以回营房入睡。
营帐内,众人已经陷入梦想,呼噜声不断,卫宁又累又困,倒头就睡。
第二日一早,行军的命令便传来,卫宁收拾行囊,跟着李叔他们一同继续急行军。
今日又行了三十里路,大军安营扎寨。
一名士兵骑着马匹,急促奔袭在弓弩营,惹得弓弩营一阵眼红。
骑兵是高贵的,那骑在马匹上的士卒骨子里就带着一股子傲慢。
在弓弩营巡视一番,他找到卫宁,厉声高呼:“新兵卫宁,跟我去骑兵营!”
唰!
此言一出,众人皆惊,老李忙不迭出列,笑脸相迎,道:“将军,咋回事啊?”
“不该问的莫问!”
太守府衙。
赵刺史面色凝重来到中厅。
整个太守府内的胥吏和官僚们都在忙碌处理着善后的事。
赵刺史捂着受伤流血的左臂,蓬头垢面的找到秦川,开口道:“秦大人,你没事吧?”
秦川摇摇头:“侥幸无碍……赵大人你受伤了。”
赵刺史挥挥手,浑不在意的道:“本官无碍,一点小伤罢了。”
“索性定襄郡保住了,不然你我都是千古罪人啊!”
现在难倒就不是了吗?
定襄郡变成如今这个样子,两人作为一方守牧,谁也脱不开关系。
秦太守忧心忡忡。
赵刺史沉思片刻,道:“伤亡情况如何?”
秦川摇头:“不太好。”
赵刺史继续开口询问道:“匈奴人究竟怎么进来的?查到原因了吗?”
秦太守依旧摇头,道:“还在查,守城士卒那边赵刺史没有问询情况吗?”
赵刺史摇摇头,道:“我还未来得及,今日本官和犬子都在抵抗匈奴人受伤,不提此事,本官现在回去盘查守城士卒,查一查匈奴人究竟怎么进来的!”
说及此,赵刺史脸上露出愠怒,冷喝道:“若被本官抓到,本官要将其碎尸万段!”
秦川嗯了一声:“好!”
他望着赵刺史离去的背影,缓缓眯起了眼睛。
在此前,他第一时间问询了城内的参与战斗的士卒,没有一个人看到赵刺史一家人。
也就是说,他是否参与了守城还是躲起来后给自己一刀,没有人能说得清楚。
当然,这顶多说明对方贪生怕死,秦太守并不在乎。
他在乎的是匈奴人究竟怎么破城的,守城士卒都是赵刺史的士卒,若没有他的授令,没有人能进得来,也不会有人出得去。
定襄郡防御固若金汤,若不是有人主动开了城门,匈奴人不会杀进来。
所以在刚才对话中,秦川没有将守城士卒还有活口的消息告知赵刺史。
在没查清楚真相之前,他谁都不信任!
……
秦府。
入夜,微风渐起,灯火摇曳。
秦子榆托腮坐在案几旁边,聚精会神的在思考。
轻微的咳嗽声打断了秦子榆的凝思,秦子榆忙不迭起身来到卫宁的床头。
“你醒啦?”
秦子榆眨了眨眼眸,露出笑容。
“你等一下。”
秦子榆提着罗裙起身,来到一旁,倒了一壶温茶来到卫宁身边:“我喂你。”
卫宁摇摇头,虚弱的端过茶水。
“我去给你端稀粥过来,郎中说你现在身体比较虚弱,先吃点清淡的充饥。”
“嗯。”
少顷,秦子榆端着清粥过来,卫宁接过来,道:“谢谢。”
秦子榆摇摇头,又道:“郎中说了,你身体很古怪,多都是皮外伤,五脏六腑无碍。”
昨晚听到郎中这话的时候,秦子榆都震惊了,她明明看见卫宁受了那么严重的伤,但郎中却说只是皮外伤。
这家伙,看着弱不禁风的,怎么还生得一副铜皮铁骨。
卫宁端着清粥喝完,递给秦子榆,踟躇片刻,道:“定襄究竟发生什么事了?”
起初他预测最坏的影响就是定襄顶不住匈奴的攻击破城,但他怎么也没想到会来的这么快。
秦子榆沉默了很长一会儿,道:“我刚才在思考。”
她很认真的看着卫宁,道:“我剔除了所有的不可能,最后得出一个我不愿意相信的猜测。”
“刺史府。”
卫宁:“什么意思?”
秦子榆将手中的海碗放下,对卫宁分析道:“卫大将军出塞之前,我爹已经将定襄城内所有匈奴的眼线都清理干净了。”
“我爹做事一向四平八稳,除非真的所有眼线都被清理干净了,他自信会如此,不然他不会对卫大将军那般说。”
“但是我爹还有一处地方没有查,刺史府!”
“当然,这不足以说明是刺史府那边引匈奴人入城的。”
“我之所以这么判断,还有另外一个佐证。”
她顿了顿,才开口道:“定襄郡已经封城了,能进出定襄的人,有且只有我爹的手谕,还有就是刺史府的手谕。”
譬如卫宁就是挟持了秦太守,拿到了秦太守的手谕出城。
“我爹没有再对任何人下手谕出城,那只有是刺史府。”
卫宁认真的听着,他点头道:“可是刺史府那么多人,没办法确定是谁,亦或者还有外人盗取了刺史的手谕。”
秦子榆反问道:“就算他们真拿到手谕出城了,他们也进不来。”
“手谕只能保证他们出城,进来却需要盘查验证身份,遑论还要带着匈奴人入城。”
她眯着眼,笃定的道:“只有两个人有这种能力,要么赵刺史,要么是他溺爱的长子嫡子!”
出城没问题,可是进城,还要带着匈奴人进城,那只能说明出城的人,不会是一个人。
因为他进来的时候,身边一定还有其他人,而这群人,可能就被匈奴替换掉了。
等他们伪装进城后,将守城士卒全部杀了,放匈奴大军入城。
能带着一群人出城还能进来的,只有赵刺史,或者他的儿子!
这是秦子榆的猜测,可若赵午第在这里,他一定会被秦子榆这番逆天言论震撼到,因为他缜密的分析,几乎和事实分毫不差!
卫宁双目怒火中烧的道:“让秦大人去抓人!”
秦子榆摇摇头,道:“上面都是我的猜测,即便我再确定,没有证据,我爹也不敢动一方军政首牧。”
“抓对人了,对方灭族;抓错人了,我爹要死。”
卫宁轻轻点头,也没多说什么。
秦子榆道:“你莫要操心这些事,我爹已经抓住了守城士卒,对方受了伤,一旦他能开口说话,一切就会真相大白。”
“一定要有人为定襄负责,不会这么草草了事的!”
卫宁嗯了一声,道:“我先去军营。”
说着,他便要起身。
“诶。”
秦子榆赶紧走到床头,拉住刚起身的卫宁:“你身子还很虚弱,郎中让你不要乱动。”
卫宁才站起身,就感觉眼前一黑,轰的朝床上倒了下去。
秦子榆被他的力道给带了下去,一头扑在了卫宁身上。
下一刻,两人双唇轻轻的点在了一起。
最新评论